他们双手布满老茧,指节粗大变形,每一次挥镐都精准而克制,既保证进度,又不传出声响。镐尖切入土层的节奏均匀沉稳,铲起的土石被迅速传递至身后。
由辅兵组成的运输队,紧随在他们的后边,像蚂蚁一样,弓着腰,用力拖拽藤筐,将新鲜的泥土运出坑道,倾倒在林间预先挖好的深坑中掩埋,不留痕迹,以免可能的城头魏卒眺见。
在挖掘前沿,两名通风兵士正踩着木架,向嵌在洞壁的竹筒里鼓风。
这些打通关节的毛竹外裹芦苇束,一端通向地道,另一端巧妙露出地面草皮之下。
芦苇束能有效吸收声波,避免竹筒成为暴露位置的“传声筒”。风顺着竹筒缓缓送入地道深处,带来些许新鲜空气,驱散着污浊沉闷的气味。“再鼓二十下,兄弟们快憋坏了!”一名火长压低声音,如同耳语般吩咐道,额上汗珠滚落衣领。
整条地道,每隔数十丈,便设有一处这样的通风口,竹筒交错埋设,形成隐秘的呼吸脉络。
通风兵士们轮番挤压羊皮做的通风皮囊,动作轻缓而持续,不敢有半分急躁。
火把的火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却顽强不灭,映照着前方越来越深的黑暗隧道。
……
问知了张升,再有多久,地道便可掘至城北魏营。
李善道叮嘱他了几句,令他务必不可急躁,须当以稳扎稳打为上,宁缓勿惊,又唤来萧裕,令他说道:“地道渐至魏营,魏营若设有地听,掘子军挖掘之声,或会被他们听到。明日起,你每日遣骑千人,轮换驰於地道左近,逼近魏营,佯示威慑,以马蹄声混淆其地听之耳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