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说别的,单纯是黄易在《寻秦记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功底,对历史人物的探究,以及对封建王朝与人生哲理的思考,怎么也不可能是一名二十岁不到的青年能写得出来的啊!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里,金庸才真正感受到,坐在自己面前的小林天望,是一个怎么样的妖孽存在。

        十九岁啊!

        自己十九岁的时候在做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人家就已经坐拥如此巨大的财富和产业,还能写出《寻秦记》这样的武侠开山巨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瓷杯沿,内心翻涌着一种迟来的又巨大的怅然若失感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原来如此……原来如此啊!遍寻港台,翻遍南洋,掘地三尺也找不到丝毫踪迹的‘黄易’……竟然远在天边,近在眼前。竟是小林生你本人!”

        禁用此刻内心的震动,比初读《寻秦记》时更为剧烈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已非仅仅是一部奇书带来的冲击,而是一种对眼前年轻人深不可测的谋略与才情的重新认知。

        人家都说惜英雄重英雄,在这小林天望的身上,金庸似乎也看到了许多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