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周秀才才猜到林浅是要题诗。
他读过书,本就对诗文感兴趣,加之从未见过林浅挥毫作诗,一时间兴趣大增,站在一旁,屏息凝神以待。
只见林浅沉思片刻,自信下笔。
只一字,就让周秀才眉头皱的能夹死牛。
那字写的歪歪扭扭,勉强能看出些许间架结构,但运笔全无可取之处,就是练上一年的幼童,写的也比这好些。
林浅写完一句半,突然停笔,转头问周秀才:“二哥,你说我这里用什么意象好?”
周秀才微怔,写诗还带题词的吗?
他知道林浅是农户出身,不讲文人规矩,便提醒道:“用‘头枕霜’吧,合音律,也合意境。”
林浅点头,继续写就,写了几笔,又问了些许建议。
如此反复数次,搞得一首诗里,倒大半是周秀才写的。
随着四句写毕,周秀才也看的出这诗基本就是化用了“咸水歌”的歌词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