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方说余惟选一首日语歌神作《XXXX》,到时候华语歌受众:听不懂,告辞。

        日语歌受众:不错,但跟樱花本土作品还有一定差距,余惟可以去了解一下。

        小众哥小众姐:华语乐坛路边一条,懂日语歌嘛你就写,想当然?拙劣的模仿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甭管歌怎么样,人家这套话术确实无懈可击,歌曲的评价还是比较主观的,一旦先入为主地觉得不好听,说破天也很难扭转回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简单概括就是,国内没有华语歌手写日语歌能火的先例,所以大家都有刻板印象。

        余惟写日语歌最大的难点就在这,无论歌曲怎么样,刻板印象先扣三分再说。

        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,现实不是文娱,主角抄一首外语歌大家直接泪洒当场,其实因为语言壁垒,大家都听不懂你在唱啥。

        听都听不懂,何谈共鸣和喜欢?

        余惟现在有一定人气基础,情况自然不会那么糟糕,但舆论的影响不可忽视,他这个人不喜欢争议。

        哪怕做不到尽善尽美,也要尽可能让质疑的声音最小。

        对此余惟选择的打法是,拿一首双语歌出来,华语歌受众日语歌受众都有的听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