樱谷梨绪下午没课,《音乐盲盒》体验生活的阶段就此结束,他打算早点把日语歌换出来,明天开始练习。
日语歌的选择范围很大,余惟的歌单里也有不少,让他写他能写一堆出来。
但正如祁洛桉设想的那样,日语歌想在国内火是需要一定契机的,对于外语歌来说,好并不代表它能火。
很多日语歌在樱花火的一塌糊涂,但在国内查无此歌没多少人知道,这种案例并不少见。
现在的余惟也是同理,他知道的精品日语歌确实不少,但直接拿出来一定就能被大家认可嘛,不见得。
除了作品本身的质量,这还涉及到一个文化接受度问题,国内大多数听众潜意识还是偏好本土作品的。
就算大家听外语歌,大多数也是听原汁原味的舶来品,华语歌手写的外语歌,很容易在文化认同上先天不足。
到时候听华语歌的听不懂,听日语歌的又不认可正统性,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。
更别提还有高人一等的小众哥了,余惟就见过不少,隔三差五在朋友圈空间分享一首外语歌,说他们有品味吧,其实他们压根就听不懂,俗称听个响……
人家听的是歌嘛,人家听的是品味和逼格。
在这些人眼里,余惟一个华语歌手写的日语歌,无论好坏一律视作“东施效颦”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