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面魏营的守军苦苦支撑。两日一夜的激斗下来,诸处魏营尽管未有失陷者,然连接诸营的各面甬道,却被汉军撕开了多处裂口,泥土与断木混杂着尸骸横亘其间。
……
二月十九日,入暮。
轮换上阵,连着攻了两天、一夜的三面汉军诸部,终於收兵。
汉军连续四日的猛烈攻击,让李密不敢怠慢。
这几天,他一再亲临城头,大多时间在城北,有时在城东、城西激励士气。
鸣金声中,城北的汉军攻城部队,如潮水般退去。
李密立於北城楼,凭栏凝望。只见向营中撤往的这数千汉兵,辎重兵推着各类攻营器械、抬着伤亡的同袍行在最前,步卒战兵组以数个方阵,随在后边,步伐虽疲却仍有序;游骑数百,警戒於两翼;“汉”字大纛和若干汉将的将旗飘扬其间。虽是鏖战才罢,阵型严整。
“明公。”王伯当在李密身边,亦眺望远处渐次归营的汉军士卒,说道,“汉军虽连攻四日,尤其今日、昨日,两天一夜,不做停息,看似攻势凶猛,然观其出战兵马,城北、城东、城西三面,都未有多少其精锐出战。以此看来,此四日进攻,只是在试探我军的营防虚实。”
后世有个军事术语,叫“火力侦察”。正式的开战之前,先以集中、突然、猛烈的火力突击,并以一定的兵力佯动,造成敌错觉,诱迫其暴露兵力、兵器的位置,从而达成查明其兵力部署、火力配系等之目的。这种军事上的侦察手段,自古皆然。
汉军这几天的试探攻城,如前所述,确如王伯当所言,用意正是在探明魏军的兵力、防守器械等各项部署、支援的速度等等,以为寻找魏军防守体系之弱点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