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明报》的副刊地位毋庸多言,金庸亲自承诺的“更大版面,更佳位置”,更是无价之宝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句“明珠蒙尘”,锋芒所向不仅是小林天望的《亚洲日报》平台格局,更深层的,或是表达对小林天望东瀛背景的不满——如此“国宝级”的历史武侠巨作,怎能落在“外人”旗下?

        他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!

        就是明着要挖人!

        “疯了!金庸真的下场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这个念头在无数人脑海中盘旋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夜之间,“黄易”这个名字的热度,彻底爆炸,甚至隐隐压过了关于霍震挺和小林天望的身份争议,成为了港岛街知巷闻的焦点。

        谈论《寻秦记》,若不提及金庸这番石破天惊的招揽,仿佛就落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黄易”本人,在读者眼中披上了一层神秘而灼目的光晕,从文字背后的影子,变成了可与金庸在纸面上“隔空对话”的巨匠胚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人们开始疯狂猜测黄易的真实身份、年岁、样貌,以及——他会不会接受这份天大的诱惑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