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认无误后,他又跌坐回椅子,摘下眼镜,用袖口用力擦着镜片,也擦着那些抑制不住涌出的泪水。

        听到门外的动静,他便颤巍巍地招呼中午放学回来的孙女:“囡囡……囡囡过来……看……这就是阿拉的老家……上海……爷爷小时候,就在那里长大的……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根啊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声音哽咽,充满了无限感慨。

        类似的场景,此时此刻,却在不知道多少的港岛家庭里上演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是有些华人大亨的家里,当看到佣人打开的电视里,恰好是亚洲电视,播放着大陆的大好河山与民生近况,他们都忍不住痴痴地停住了脚步,目光死死地盯着电视,嘴唇上下轻微的碰了碰,想说些什么,又什么都说不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电视屏幕,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窗口,此刻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、港岛与大陆的情感桥梁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方逸华眼中的“破败”景象,在离乡背井数十年的游子眼中,是刻在骨子里的故乡印记,是血脉相连的证明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看到了熟悉的街道名称,即使画面模糊,听到了久违的乡音旁白,即使内容枯燥,认出了故乡山水的大致轮廓,即使色彩黯淡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切,足以让他们心潮澎湃,热泪盈眶。

        电话铃声在各个老移民聚居区此起彼伏,传递着同一个急切的信息:“快看亚洲台!有老家!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