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庙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影子,金色的余晖洒在白色的墙壁和古朴的屋顶上,显得格外宁静祥和。
然而神庙前的空地上,却比往日更加热闹。
令拉维稍显意外的是,今天神庙外面聚集的人似乎又多了一些。
这些多出来的并非面黄肌瘦的难民,而是许多穿着相对体面、神色也健康红润得多的人。
他们有的安静地排队等待进入神庙祈祷,有的则聚在一起低声交谈,目光不时敬畏地望向神庙深处。
“今天怎么一下子多了这么多朝圣者?”拉维稍感奇怪。
这些人的身份他自然知道——是来自周边地区,甚至更远地方的虔诚信徒,专门来朝拜毗湿奴神,同时也是来聆听潘迪特教诲的。
自从之前阿肖克妮和米拉这两个《拉贾斯坦时报》的女记者,把他救济难民、甘愿“牺牲”婚姻换取粮食的事迹报道出去后,就陆续有周围镇子、甚至邻县的信徒们,慕名前来夏尔马家的神庙朝拜,香火钱也日益增多。
随着时间的发酵,尤其是《拉贾斯坦时报》后续几篇跟踪报道的推波助澜,这样慕名而来的信徒与日俱增。
但往日里来的信徒,绝没有今日这么多,眼看都接近黄昏了,庙外居然还聚集着这么一大群人,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